咱们先说茶。在《广成仪制》里,静斗朝仪所需的贡品写得很详细。其中茶类规定要“蒙山细茶”,忌“麤薰等茶”。为什么不用麤薰茶?是因为薰茶的味道当时没被道人接受,不含其他原因。比如红茶鼻祖正山小种,要是没薰过,就不会有那个味道。喜欢这个味道的人同样可以拿此茶供神,好像也没出什么问题。其实道门供神茶的限制根各地的道爷们的口味有关。
我猜想潮汕地区的三山国王、虱母仙更爱喝单枞。而福建的妈祖更爱喝乌龙茶,苏州的刘猛将喜欢碧螺春,杭州的城隍可能更爱龙井。至于齐云山的真武大帝,无论是黄山毛峰还是祁红可能都爱喝。至于南岳大帝,也许最喜欢君山银针。现在流行的安化黑茶。不知道是不是更合乎梅山张五郎的胃口。大家看岀来了吗?当地道人用什么茶供神是与当地道人的口味相关的,其实神仙并无要求,只要干净好喝,农药残留不超标,供神都应该没问题。
咱们再说一下香。今人多传敬神礼斗不宜用檀香,《广成仪制》里也是这个说法。然而查看《道藏》,其中关于使用檀香的记载很多:《三洞修道仪》记载用檀香做朝简;《无上秘要·沐浴》记载以檀香沐浴;《无上秘要·燃灯》记载以檀香燃灯;《无上秘要·烧香品》记载以檀木合香;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·入靖候報應訣》记载有檀香气乃昭示仙真下降。
《无上秘要》是唐朝所编纂的道教类书,其所引文献,应该是唐朝以前的。足见早期道教未禁檀香!
北宋时期成书的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虽然未明言不可用檀香贡献高真,但是其中说到神仙下降,会有檀香气,足见神仙没以檀香为忌。
追问不用檀香之说的根源,您看《明太祖实录》载:“甲寅(洪武二十七年)禁民间用番香番货。”可见,明之禁香,所禁者乃是外来之香,其根本原因,并非在于认为宋朝因滥用海外香料过于奢侈而亡国,其实在于明朝初建,国内白银短缺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有了禁番香令。檀香属于番香的一种,当时的道人们没办法才编了一套用檀香不洁的说法。
还有人说药香不能供神!我真的无语了,在咱们的中药典里檀香、沉香、降真香等全是中药,您要是说中药不能供神,将无香可点!您要忌讳的是化学香,此香有毒,长期闻对人体伤害巨大,所以用有毒的香供神,是对神灵的大不敬!
总之供神的香、茶都要以干净为好,要用人的良心做岀来的好东西才能敬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