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焚香可抵御魔邪之气,还可引得众仙来访
《香乘·卷十一·香事别录》中的烧香拒邪记载:“地上魔邪之气,直上冲天四十里,人烧“青木香”、“熏陆”、“安息膠香”於寝所,拒浊臭之气,却邪秽之雾,故天人、玉女、太乙随香气而来。此处说焚香可以抵御魔邪之气,魔邪之气消散后,香直达天庭引来众仙。焚香辟邪,似乎是中国古人一致认可的事情。
但亦见得古人焚香,最初主要用于祭祀,以此达到人心与天地的清宁。于《礼记》中曰“至敬不享味,而贵气臭”。祭祀神明时,并不在乎所供奉的物品的味道,而是在乎物品所散发出来的气味。可见一缕清香,自上古始,便作为辟邪以求清宁之用。然而,古人爱香,非为物用,实为心用。
中国人向来讲究“物以载道”的精神,对于物质的重视,并不是为了物质的价值,而是因为这种物质有利于修心养性。纵观中国之琴棋书画,以及品茗、焚香,乃至武术、中医诸般,其实质无不是为了修心。把香、茶、花、以及琴棋书画等各种文化的细节都一一描述、记载下来。
到如今,则成其为各种各样的文化了。因此,人们在歆享这些文化的同时,不应忘记古人的初衷即古人阐发这些文化的目的,是为了道用,为了心灵。否则,就是本末倒置了。焚香辟邪,从物理、文化以及心灵的层面上都可以成立。然而事物之为用端乎人心,辟邪之方法有万万千千,究其根源,则还在于一个人的人格修养。所谓心正不怕影子斜,而修养人格的方法,可以是书,可以是禅,可以是儒释道的任何一门,也可以是茶,可以是香,可以是琴棋书画之任何一种,甚至,也可以什么都不需要。焚香诚然有其“辟邪”之用,但“辟邪”则未必尽在焚香一事上。
修心、练武身体康健,一个健康的正人君子则百邪不侵,万仙庇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