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很早就意识到“香气养性”这一养身观念,并将其广泛应用,故香料亦称香药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“气味疗法”。制香所用的原料,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。利用燃烧发出的气味,可以免疫避邪、杀菌消毒、醒神益智、养生保健。由于所用原料药物四气五味的不同,制出的香便有品性各异的功能,或解毒杀虫、或润肺止咳、或防腐除霉、或健脾镇痛。《黄帝内经》中阴阳五行、统一辩证的哲学思想是促进中国香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。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“天人合一、顺应自然”为基本观点的传统养生之道。其中《生气通天论》、《金匮真言论》更进一步论述人的机体与自然的密切关系,辩证地说明了阴阳相消相长互相转化的关系。人是一个封闭的整体,因为人能自成系统,如唾液中担任保卫任务的细菌具有排他性,机体自身具有免疫功能等。但同时又是一个开放体。说它开放,是它能与自我协调、融和,能与自身周围的气场发生作用,吸收自然界声、光、电等,并使之对自身产生积极的影响。除四季的变化对人体能够产生影响之外,一日之中早、中、晚不同时辰人也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与自然相适宜;五味:甘、苦、酸、辛、咸如果食用不当那么人的五脏会因此受伤;五音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对人体的气血和五脏的功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;五色:青、黄、红、绿、蓝对人体同样有影响等等。不同药性的香料对人体的作用不同。《神农本草经疏》记有“木香,味辛湿无毒,主邪气、辟毒疫温鬼。”“安息香,芬香通神明而辟诸邪。”该经谈及沉香时说:“凡邪恶气之中,人必从口鼻而入。口鼻为阳明窍,阳明虚则恶气易入。得芬芳清阳之气,则恶气除而脾胃安。”诸多香药对人体产生作用的原理又是依据什么,《黄帝内经》中解释为“其有邪者,浸形以为汗”,即药物蒸汽,薰蒸肌表,汗孔开汇,邪从汗解。奇妙的是近几十年来,神经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并印证了祖先“香气养生”的古老理念,即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免疫系统之间的紧密关系。人通过呼吸、涂抹等途径摄入的芳香成分,其质量虽小,却能影响整个“神经—内分泌—免疫网络”,并被“放大”、“延伸”而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,当一种香气使人产生舒缓、放松、美好的体验时,它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,而是伴有脑电波、激素、血压等众多生理指标的改变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效。您理解药香的疗病去疫之道了吧?